咸阳公司网站建设搭建全包(老烟囱怎么读)老烟囱的图片,
烟囱,作为工业发展的象征,见证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它曾经喷薄出滚滚浓烟,驱动着机器轰鸣,为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很多烟囱已经拆除或弃用,但它历经风雨沧桑,留给人们的温暖和感动,却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间。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济南西机务段临沂段区的老烟囱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济南西机务段临沂段区,就有一座60多米的烟囱高高矗立,笔直的伸向天空,高大而雄伟的身躯有一种简洁的线条美,那粗糙的外面在时光的洗礼下,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仿佛是一张张历史的书页,记载着过去的峥嵘岁月。
烟囱无言,却不能掩盖它曾经的风风火火和忙忙碌碌它不仅是工业活跃的标志,更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烟的排放通道,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个个阳光明媚的时刻,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它以无穷的活力,见证着机务段的成立、发展与变化,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回忆。
1986年充石线开通运营,翌年临沂机务段成立,当时有两台卧式锅炉轮流担负着段区冬季取暖及日常蒸汽机车洗炉生产任务机车洗炉需要70度的热水,机车点火充蒸汽、澡堂食堂运营都离不开动力澎湃的锅炉,都离不了烟火升腾的烟囱。
当时,靠人工用铁铲给锅炉投煤和清灰,工作量大,条件较为艰苦,段上专门成立了锅炉维修组和使用组,工友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轮番上阵,风雨无阻,保证着锅炉365天不间断燃烧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高高的烟囱“忙并快乐着”,伴随热火朝天的蒸汽时代,见证了铁路工人的奋斗历程。
九十年代,铁路产业机构有了较大转变,原来唱主角的蒸汽机车慢慢被高能高效的内燃机车所代替,以煤炭为主的卧式锅炉也随之被取消,机务段再也看不到满院子的煤堆及煤灰,取而代之的是干净的整备场和明亮的检修库,原来每天燃烧5吨煤的卧式锅炉也技改成了燃烧水煤浆的锅炉,只是在冬季取暖时才会开炉,烟囱里冒出的烟也逐渐清澈。
进入新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再次布局,内燃机车又逐渐被更加节能环保的电力机车取代电力机车功率大,能源利用高,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污染物排放,对环境保护非常友好相比内燃机车来说,电力机车更加优雅、舒适,以往内燃机车的轰鸣声不见了,内燃机车顶部的两个小烟肉也不见了,整个段区变得异常干净和宁静,到如今,电力机车已经成为铁路运输的主流动力。
与此同时,铁路与地方协调联动,临沂地区保卫环境的蓝天计划逐步实施,单位暖气逐步由地方热电厂提供,原来的锅炉房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被改造成为职工活动中心和实训基地,只有那高大烟囱还默默的站在机务段的制高点,向东奔西走的人们所说着它的过往和故事,成为人们对历史发展的美好回忆。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峰 焦见斌)